看成都文创产业如何创新发展
时间:2020-05-13
来源:
作者:
4月29日,四川省文化旅游厅与重庆市文化旅游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地将以巴蜀文化为纽带,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新时代中华文明的文化高地和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成渝地区翻开文化旅游业“一盘棋”发展新篇章。前不久,重庆日报记者赴成都,探寻“文化为根基、创意为灵魂、产业为支撑”的成都文创产业发展。
超级“熊猫IP”带火一座城
“五一”假期,广州人罗德佳穿行在锦里古街,身影迂回在锃亮的青石板上,朦胧成一幅极为文艺的画面。
“熊猫!”路过一间熊猫屋,雕塑、玩偶、摆件、丝巾等各类大熊猫主题文创产品,或憨态可掬、或呆萌可爱,令罗德佳再也不淡定。她选购了一对熊猫头饰,冲着镜头一个劲“凹造型”。
“对熊猫国际IP的深度延展,是我们刺激文旅消费的一大秘诀!”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大熊猫真正进入成都人视线是在上世纪80年代,因邛崃山系冷箭竹开花枯死,6只病、饿大熊猫被救护到成都动物园,成都市因此成立了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但成都不是让基地一个单位唱“独角戏”,而是围绕科学研究、公众教育、国际交往、旅游休闲、文化创意、户外运动等,把大熊猫的生态、文化价值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深度开发熊猫原创IP、熊猫主题公园、熊猫主题餐厅、熊猫主题演艺等泛熊猫型文旅产业链,构建以文化旅游为核心,以科研科普、都市休闲、文化创意为配套的产业体系。
“如今,熊猫IP的品牌价值很难用数据评估,它已完全融入到成都文化,从地铁上小姑娘的头饰到居民家装造型,从街头小品到景区购物店……其身影无处不在,已成为成都最具活力、最富内涵的超级文旅IP。”该负责人称。
文创产业踩上创新发展的“风火轮”
红砖房、高烟囱、旧车厂,粗管道、镂空钢架、火车头……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显得时尚和前卫,街上看不见烟熏火燎的烧烤小吃,听不见嘈杂的商贩叫卖,取而代之的是各类艺术剧院、数字音乐、展览演艺、创意设计、娱乐体验和金融服务等业态。
“我们从建园开始,就立足‘时尚设计与音乐艺术双柱求发展’的多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定位。”景区相关负责人称,这里每年都要举办上千场产业会议、国际知名艺术展览、音乐交流等,先后获得“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等金字招牌。
然而,东郊记忆还只是成都文创大踏步发展的缩影。仅在2018年,成都就新开工文创项目74个,文创产业增加值达到1129亿元,占GDP比重达7.24%。风靡世界的游戏《王者荣耀》、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现象级爆款IP相继在成都诞生。
新业态拓展文旅消费新空间
游成都,宽窄巷子是一个必打卡点。宽、窄、井三条老巷,遵循有取有舍的艺术智慧,保留历史街区的骨骼,汇聚浓郁的文化风貌与缤纷的商业形态,一院一景,“最成都”的院落生活如画卷般铺开。
“2019年1月—10月,宽窄巷子步行街游客量达3367万人次,街区同期营业总额为9.87亿元。其中,‘宽窄井’三条核心街区的游客量达到2020万,核心区营业总额达5.4亿元。”成都文旅宽窄巷子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业务总监唐伟称,为了让回头客有新体验,景区目前正在按照“三品”“五有”的思路,创新融合,持续推动消费升级。
包括加快推进“宽窄匠造所”为代表的商旅文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培育以“宽窄市集”为代表的新兴消费场景;高标准打造数字化5G示范街区,建设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智慧物联网改造、“云商店”支付系统等数字化智慧街区应用场景;营造独特夜间环境,串联起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六大主题场景,形成夜间消费新常态等。
据介绍,对宽窄巷子的升级改造,仅是成都400多个文旅重点项目之一。目前,成都已启动建设“三城三都”行动计划,以新业态培育、多产业创新融合等,打开文旅消费新空间。
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成渝地区翻开文化旅游业“一盘棋”发展新篇章。前不久,重庆日报记者赴成都,探寻“文化为根基、创意为灵魂、产业为支撑”的成都文创产业发展。
超级“熊猫IP”带火一座城
“五一”假期,广州人罗德佳穿行在锦里古街,身影迂回在锃亮的青石板上,朦胧成一幅极为文艺的画面。
“熊猫!”路过一间熊猫屋,雕塑、玩偶、摆件、丝巾等各类大熊猫主题文创产品,或憨态可掬、或呆萌可爱,令罗德佳再也不淡定。她选购了一对熊猫头饰,冲着镜头一个劲“凹造型”。
“对熊猫国际IP的深度延展,是我们刺激文旅消费的一大秘诀!”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大熊猫真正进入成都人视线是在上世纪80年代,因邛崃山系冷箭竹开花枯死,6只病、饿大熊猫被救护到成都动物园,成都市因此成立了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但成都不是让基地一个单位唱“独角戏”,而是围绕科学研究、公众教育、国际交往、旅游休闲、文化创意、户外运动等,把大熊猫的生态、文化价值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深度开发熊猫原创IP、熊猫主题公园、熊猫主题餐厅、熊猫主题演艺等泛熊猫型文旅产业链,构建以文化旅游为核心,以科研科普、都市休闲、文化创意为配套的产业体系。
“如今,熊猫IP的品牌价值很难用数据评估,它已完全融入到成都文化,从地铁上小姑娘的头饰到居民家装造型,从街头小品到景区购物店……其身影无处不在,已成为成都最具活力、最富内涵的超级文旅IP。”该负责人称。
文创产业踩上创新发展的“风火轮”
红砖房、高烟囱、旧车厂,粗管道、镂空钢架、火车头……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显得时尚和前卫,街上看不见烟熏火燎的烧烤小吃,听不见嘈杂的商贩叫卖,取而代之的是各类艺术剧院、数字音乐、展览演艺、创意设计、娱乐体验和金融服务等业态。
“我们从建园开始,就立足‘时尚设计与音乐艺术双柱求发展’的多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定位。”景区相关负责人称,这里每年都要举办上千场产业会议、国际知名艺术展览、音乐交流等,先后获得“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等金字招牌。
然而,东郊记忆还只是成都文创大踏步发展的缩影。仅在2018年,成都就新开工文创项目74个,文创产业增加值达到1129亿元,占GDP比重达7.24%。风靡世界的游戏《王者荣耀》、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现象级爆款IP相继在成都诞生。
新业态拓展文旅消费新空间
游成都,宽窄巷子是一个必打卡点。宽、窄、井三条老巷,遵循有取有舍的艺术智慧,保留历史街区的骨骼,汇聚浓郁的文化风貌与缤纷的商业形态,一院一景,“最成都”的院落生活如画卷般铺开。
“2019年1月—10月,宽窄巷子步行街游客量达3367万人次,街区同期营业总额为9.87亿元。其中,‘宽窄井’三条核心街区的游客量达到2020万,核心区营业总额达5.4亿元。”成都文旅宽窄巷子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业务总监唐伟称,为了让回头客有新体验,景区目前正在按照“三品”“五有”的思路,创新融合,持续推动消费升级。
包括加快推进“宽窄匠造所”为代表的商旅文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培育以“宽窄市集”为代表的新兴消费场景;高标准打造数字化5G示范街区,建设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智慧物联网改造、“云商店”支付系统等数字化智慧街区应用场景;营造独特夜间环境,串联起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六大主题场景,形成夜间消费新常态等。
据介绍,对宽窄巷子的升级改造,仅是成都400多个文旅重点项目之一。目前,成都已启动建设“三城三都”行动计划,以新业态培育、多产业创新融合等,打开文旅消费新空间。
上一篇:智慧文旅助力消费复苏未来一年人均旅游消费预算超5000元 智慧文旅助力消费复苏未来一年人均旅游...
- 1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部署开展汛期暑期文化和旅游安全生产工作
- 2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3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4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5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6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7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8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9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10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 11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十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