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当代艺术中的敦煌精神】将敦煌艺术转化为现代性的“意象艺术”
11月13日,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等主办的中国当代美术理论建设系列专题之“敦煌艺术与20世纪中国美术研讨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研讨会分为 “古代敦煌美术研究”“丝绸之路中的敦煌”“敦煌艺术的现代转化·西部之旅”“敦煌艺术的现代转化·创新之思”等5个单元。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敦煌古代艺术与20世纪中国美术为主题,分享了关于敦煌艺术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美术文化周刊摘登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将敦煌艺术转化为现代性的“意象艺术”
对敦煌艺术的研究,无疑应当对当代艺术创作有借鉴与启发的作用,而敦煌艺术这种启示作用最典型的范例,莫过于系统研究敦煌艺术的张大千,他受敦煌艺术的影响及其引发对艺术的变革。敦煌艺术对张大千艺术创作的影响有诸多方面。敦煌艺术对今人在传统研究与继承上我认为有五方面的启示:传统艺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意象艺术、中国绘画的本质性与系统性特征、古典美术技法中材料与绘制技艺、传统绘画风格类型的学习与借鉴、对传统绘画全方位的系统性继承与借鉴。艺术意象不仅是中国艺术的美学核心,同时也直接决定了民族艺术的思维方式。没有对“意象”这种民族艺术本质和艺术思维的认识,则既难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更难创作出带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对传统全方位系统性的继承与借鉴,要比仅仅从传统中撷取符号的浅薄投机的做法更具价值。
现代绘画所折射出的新趋势,是传统工笔画与写意画的界限出现了朦胧的倾向。中国现代艺术的特征是想象性、超越性与意象性,而不是写实性。绘画的关键在于从现实中提炼元素,进而形成艺术家自己的艺术语言。而在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近年来工笔画的发展趋于打破之前过度写实的表现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画面空间的拼接与重构、符号的反复排列等新形式。另一方面,写意画弱化了笔墨豪放之大写意风貌,在弱化自身特点向写实方向靠拢。“意象”是中国古典美术体系的核心,在中国艺术思想中一直存在,工笔画与写意画都统摄在意象造像之中。“工笔”与“写意”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都没有明确的概念。“工笔”作为一种绘画样式的名称是在20世纪初才被使用的,而“写意”是因为元代文人画的价值过度夸大而被强调的。如果我们抛开工笔与写意这种偏执的思维,回归中国传统绘画意象造像的本原,跨界之争也就不复存在。在今后敦煌艺术向现代性转化的问题上,诉诸意象化观念的美术创作,也许会形成一种思潮。通过“工笔”与“写意”的相互融合,将敦煌艺术转化为现代性的“意象艺术”。 (文/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林木)
原文链接:http://wlt.gansu.gov.cn/xyjy/34775.jhtml
- 1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2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3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4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5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6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7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8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9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 10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十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
- 11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