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当代艺术中的敦煌精神】“本土西行”与中国现代艺术史的建构

时间:2020-11-24 来源: 作者:

  11月13日,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等主办的中国当代美术理论建设系列专题之“敦煌艺术与20世纪中国美术研讨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研讨会分为 “古代敦煌美术研究”“丝绸之路中的敦煌”“敦煌艺术的现代转化·西部之旅”“敦煌艺术的现代转化·创新之思”等5个单元。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敦煌古代艺术与20世纪中国美术为主题,分享了关于敦煌艺术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美术文化周刊摘登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rApntl-3qMOAPfzKAAM3xsVqDSM248.jpg

  

  “本土西行”与中国现代艺术史的建构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视与尊重民族传统艺术的价值在特定的时代语境中形成了共识。中国文化人面临着对中国民族文化和艺术的内涵进行扬弃与重构的双重任务。何以重构?是重拾文人画传统,或另寻传统之脉?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中国艺术文化界掀起了一场以走向敦煌为中心的“本土西行”运动。敦煌作为中国20世纪艺术西行运动的轨迹终点,体现了其文化复归的重要价值。继张大千之后,谢稚柳、关山月、关良、黎雄才、董希文等众多艺术家先后走向了大西北、走进了莫高窟。这是一次对传统再认识的活动,这是一次向传统的伟大复归。在这种复归之中,艺术家开拓了眼界,对中国艺术传统和美学精神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寻找到了滋养自己艺术生命的新的养料。中国画坛自美术革命以来,呈现出一种既承扬传统又极具创新精神的景象。

  20世纪前期,以走向敦煌等西部艺术遗迹为特征的中国现代艺术史学体系的建构,与大的历史文化语境有关。但是,重视艺术遗迹和文化现场考察,除了无须赘述的以科学之名,引进西方的艺术史体系外,还与中国艺术界内部的反思与期待和中国文化力量的空间重构以及文化身份的建构与确认有密切的关系。(文/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术院长、四川美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黄宗贤)


原文链接:http://wlt.gansu.gov.cn/xyjy/3477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