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当代艺术中的敦煌精神】敦煌艺术现代性转化的新路径
11月13日,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等主办的中国当代美术理论建设系列专题之“敦煌艺术与20世纪中国美术研讨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研讨会分为 “古代敦煌美术研究”“丝绸之路中的敦煌”“敦煌艺术的现代转化·西部之旅”“敦煌艺术的现代转化·创新之思”等5个单元。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敦煌古代艺术与20世纪中国美术为主题,分享了关于敦煌艺术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美术文化周刊摘登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说法图菩萨像初唐57窟南壁
敦煌艺术现代性转化的新路径
在探讨敦煌艺术时,我们不能把视线只关注于敦煌艺术本身,应该通过地域与空间横向展开。可尝试拿敦煌艺术与印度佛教艺术作比较,又或是巴米扬佛教艺术。此外,佛教艺术在河西走廊形成了一种中国画的变化风格,它是否可以与别的艺术进行比较?如果把巴米扬大佛与中国的大佛作比较,我们会发现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通过人物造像中衣纹的纹饰、手法,以及莲花座的坐姿等,可以研究出印度佛教艺术的本体。希望全国学者专家可以打开思路,从丝绸之路的路线里、历史的纵深中,来看敦煌艺术的本体,来看中国画的发展程度。
中国画虽是中华民族自身的特征,但它是否也有佛教艺术的成分?“曹衣出水”作为美术史上的经典,它的形象是否与佛像的塑像有关?中国从隋唐开始形成的工笔人物绘画样式,是否和波斯的细密画具有一定的关系?中国画是线性的,线性是东方民族艺术中共有的特征。虽然中国书法将线条体现到了极致,但线条是东方绘画的共性,不能把它单纯看作是中华民族的,而应该把它当作是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东方文化所具有的特质。我们应该从敦煌艺术出发,上溯到人类文明有关美术发展的共性问题,这样才能打开学术研究的新视野、新思路。
本次大会对艺术家个案的研究是具有现实价值的。20世纪的美术史中张大千、关山月以及长安画派的西部之行,具有独特意义。当代学者的工作应该是探寻这种现代性过程及其特征,若能在这些分析之上建立一些共同性的研究和认识,会得到更大的收获。例如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后,对他个人的绘画风格变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张大千对敦煌艺术的创作实质是一种“返古”模式,中国绘画的特征不仅要向前、向现代性转化,而且要以古为新,具备“返古”特征。“返古”模式是张大千从敦煌艺术中获得的最重要资源,实际上也是在现代文人画发展的基础上,去掉了人文的高贵、儒雅,展现了粗朴和质朴、古雅和古朴的审美品格。这是贯穿于张大千一生的艺术理念。我们在探讨传统敦煌艺术在现代性转型的问题上,是否可以把临摹敦煌壁画当作回思传统、守正创新的根源。孙宗慰、吴作人、董希文等油画家通过西部敦煌之旅,为他们的作品提供了有关中国地域色彩的表达。油画是外来的色彩表达关系,但只有深入中国文化的腹地,到了西部地区,通过如此厚重的文化,他们才能从敦煌艺术中的“随类赋彩”里,增强其主观表达的感悟力。
20世纪中国美术对西方的学习主要是文艺复兴以来的再现性艺术。如何从“再现”转化为“表现”是个重要问题。表现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心境。敦煌艺术让我们看到的是表现有关人的精神,有关唯心主义的表达方法;又或是现代主义表达有关人的平等问题,有关每个个体表达各自精神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从敦煌原本表达宗教的艺术内容里,转化为现代艺术的最重要的艺术观念。“敦煌艺术与20世纪中国美术”为传统艺术的现代性转型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新的变化支点。(文/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尚辉)
原文链接:http://wlt.gansu.gov.cn/xyjy/34772.jhtml
- 1 湖南省文旅厅举办2024-2025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重大案件评审活动
- 2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
- 3 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情况反馈会召开
- 4 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盐池县开班
- 5 2025年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人才培训班在银川举办
- 6 第六届黄河之滨文艺展演启幕
- 7 我省50家A级旅游景区接受“健康”体检
- 8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
- 9 省政协一行调研甘肃画院美术创作与民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 10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第十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
- 11 李强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