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有救星”!法律这把“保护锁”太给力了

时间:2025-07-02 来源:旅游内参编辑部 作者:

你是否见过街边老艺人用糖稀勾勒出栩栩如生的糖画?或是在庙会里听过婉转悠扬的地方戏曲?这些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技艺、习俗,都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时代变迁,许多非遗面临失传风险,如何系统保护它们,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全国旅游资讯发布中心的特约编辑给大家讲一下,法律是如何保护的。

非遗传承“有救星”!法律这把“保护锁”太给力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应当收集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代表性实物,整理调查工作中取得的资料,并妥善保存,防止损毁、流失。其他有关部门取得的实物图片、资料复制件,应当汇交给同级文化主管部门。这条法规就像一把 “保护锁”,为非遗传承筑牢根基。

在现实中,非遗调查工作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协作。比如,文旅部门走访民间艺人记录传统技艺流程,博物馆收集老艺人使用的工具作为代表性实物,教育部门整理非遗教学资料。而法规要求各部门将实物、资料汇总,能避免因信息分散导致的遗漏或损坏。只有严格落实法规要求,将散落的非遗 “珍珠” 串成完整的文化链条,才能让糖画、戏曲这些老祖宗留下的瑰宝,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

全国旅游资讯发布中心诚招特约编辑,致力于监测舆情、化解危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加入我们010-56232584、13391650821、010-53386791。

全国旅游市场法制调研中心